文学名著类小说
-
小说主角米歇尔偕妻子玛塞琳前往北非旅游,不幸染上肺结核,玛塞琳照顾他时,发现他对她并没有爱情。返回法国后,米歇尔遇见超乎道德的梅纳尔克,后者劝他忘掉过去,尽情享受肉欲。米歇尔屈服于自己无法抑制的思想与欲望,他顺从所有人的意愿和自己的欲望。他看到小男孩偷剪刀却装作没看见;他极力地听从夏尔的建议,甚至不顾一切辞退佃农把庄园交给他管理;他顺从另外一群男孩,和他们一起捕猎,却忘了自己本身是庄园主,应该禁止捕猎,惩罚捕猎者而其妻子玛塞琳在米歇尔自我标榜的新生活的拖累下,既得不到爱情,也成不了母亲,最终在抑郁中撒手人寰。
-
一位年轻的殡葬工来到幕后,大胆探究这门奇特行业可怕(但又迷人)的一切。大多数人不愿思考死亡,但凯特琳•道蒂,一名二十来岁、中世纪历史专业出身的姑娘,选择在火葬场工作,将自己病态的爱好转变为一生的事业,她与形形色色的活人和死人打交道,努力在殡葬人的秘密文化中找到一席之地 。本书讲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成长故事,古怪的奇遇和难忘的场景比比皆是。凯特琳处理过不同种族、形状和遭遇的尸体,在这个过程中很快成为穿行于死者世界的探险家。她描写了自己如何从火化炉里清扫骨灰(有时弄得满身都是),讲述了火化和殡葬业的奇怪历史,并对不同文化中看似古怪、奇妙的丧葬习俗赞叹不已。她用大胆直率的文风讲述了一个个令人大开眼界的故事,就像你和自己最勇敢的朋友来了一场午夜墓地之旅。她的文字真诚可信,略带讽刺的口吻不忘自嘲一番,原本禁忌的话题变得平易近人、妙趣横生。作为一名拥有从业许可、致力于非传统殡葬服务的殡葬人,凯特琳在本书中呼吁,我们身处在一个惧怕死亡的文化和社会里,应该有更妥当地处理死亡(及死者)的方式。
-
本书为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文集中的一种,是在《青春三部曲》和《挪威的森林》之间的承前启后之作,六个精巧的短篇,合力勾勒出又一个村上春树式的青年——永远是懒懒散散,永远是妙语如珠,看见正经人物就要发笑,干了正经活就觉难受是主流社会的边缘人。
-
重新建立家庭的琼刚开始憧憬能与女儿和丈夫编织美好未来,转瞬之间,这一切都被毁了,她的未来和她的心一样,变得空空荡荡。她的生活变成了一场漫长的等待,等待内心的伤痛愈合,等待老天主持公道,也在等待奇迹降临。对薛•布尔能来说,生活再也不会有意料之外的事发生。世界从没有给过他任何东西,他也没有给过世界任何东西。可是,有一些不为人知的转变,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如今,他有着最后的救赎机会,而这与琼11岁的女儿克莱尔息息相关。然而克莱尔和薛之间,却隔着无尽的悔恨、往昔的罪孽和遭遇丧子之痛的琼的怒火。
-
《厨房》——作者的成名作。少女樱井美影失去所有亲人后,只有在厨房的冰箱旁才能安睡,这时,曾受她祖母关照的田边雄一与他的变性人母亲惠理子收留了她,这个病态家庭却使她感受到了温馨。从厨房出发,她慢慢地从最黑暗的孤独中走出来《满月——厨房Ⅱ》美影开始独立生活后不久,雄一突然来电告知惠理子已死,她闻讯连夜赶去,两人又像过去那样同室而居。随即,她因工作关系外出,他随后出了家门。辗转得知他苦恼的缘由,她终于抛开顾虑,在一个满月当空的晚上送饭到他住的旅馆,借此表明心迹,一个圆满的结局至此终于成就。《月影》 ——作者的毕业创作。少女早月因男友死于交通事故而悲不自胜,每日起来晨跑,但愿稍稍纾解内心的哀伤。也因为跑步,她与奇人浦罗邂逅,从而得见百年一遇的景象:在清晨的薄雾中,她隐约看见男友微笑着朝她挥手作别,然后渐渐淡去。这次特殊的重逢,成全了早月怀念的心,让她从此能够重新面对现实生活。
-
★ 从写《枯枝败叶》的那一刻起,我所要做的唯一一件事,便是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作家,没有人可以阻拦我。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序篇 :“ 马孔多的礼拜三,正是埋葬魔鬼的好日子。 ”《枯枝败叶》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成名作,描述了马孔多镇一家祖孙三代在一个大夫死后为其收殓的半小时内发生的故事,被视为“已具备《百年孤独》的雏形”,也开启了马尔克斯日后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
-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某地一家医院内,躺着一个患艾滋病的垂死婴儿。婴儿被他的家人抛弃了,孤零零一人。病床前贴着一张冷冰冰的告示:请勿碰触
-
“我无法给出事实,我只能呈现事实的阴面。”小说开篇引用著名小说家司汤达的话,讲述了让·达拉加纳的故事。让·达拉加纳是一位作家,他丢失了一个电话本,有个叫吉尔·奥托里尼的人联系他,吉尔称捡到了电话本,希望送还给他。当他们见面时,吉尔说起电话本里一个叫托尔斯泰尔的人,想要知道这个人的信息,但是作家说他想不起来这个人。吉尔和他的伴侣尚塔尔·格里佩提供了一份“档案”复印件,作家凝视着一个女人的名字“安妮·阿斯特朗”,打开了记忆之门
-
《东京人》是川端康成长篇小说代表作,分上下两册。住在东京的人,都是没有故乡的人。丧夫的敬子认识了岛木俊三和他女儿弓子。俊三的妻子因病长年在外地疗养,敬子和俊三便组成了一个奇怪的家庭。敬子的生意越来越好,她不但撑起全家开支,还承担俊三妻子的医疗费用,但俊三的公司却濒临破产。有一天,俊三忽然不告而别、销声匿迹。在有如两片破碎镜子一样重组的家里,敬子同她的亲生儿女、养女一道,在离合悲欢中体味着世间人情与善意,讲述着一个饱含爱与孤独的东京故事。
-
《使女》是一部未来小说。未来小说在西方批评界也被称为思辨意味颇浓的“悬测小说”,它描写的是未来之事,却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科幻小说。未来小说尽管含有科幻成分,但具有强烈文化内容。它讲述已成历史的未来,从而使它具有可企及性。《使女的故事》描写的最远时间距小说写作时间二百多年,以几名历史学家的发现,让一位在基列不幸沦为“使女”、后来侥幸逃出的女性,通过录在磁带里的声音,向读者讲述发生在那个时间之前的故事,即主人公在未来21世纪初的亲身经历,其间夹杂着大量主人公对20世纪80年代生活的回忆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