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8小说

文学名著类小说

    • 伊凡·伊里奇之死小说

      《伊凡·伊里奇之死》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更新:2023-10-25

      大小:294 KB

      列夫•托尔斯泰的中短篇小说选,包括两个短篇《克罗采奏鸣曲》、《魔鬼》和一个中篇《伊凡•伊里奇之死》。这三个中短篇分别是关于婚姻、爱欲与死亡的主题,围绕着婚姻、家庭、伦理、情欲与死亡,具有有非凡的震慑人心的魅力。◐《伊凡•伊里奇之死》被认为是人类文学上描写死亡的巅峰的神作,是托尔斯泰晚年一部重要的代表作。作品一经发表就引起强烈反响,法国作家莫泊桑深深为之折服,曾经感叹说:“我看到,我的全部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克鲁采奏鸣曲》上流贵族情感忏悔录,托翁(据说是本人写照)扮演奥古斯都、卢梭,讲述了一个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互相怨恨的贵族夫妇,因丈夫认为自己对妻子拥有类似物主的所有权,因此并不尊重妻子,而频频与妻子发生争吵,后来在丈夫对妻子狂烈的性嫉妒中杀死妻子而后反省、忏悔这种肉欲结合的婚姻关系的故事。是托尔斯泰最奇特的作品,当年发表后,俄国审查官只允许发行普通人难以承受的高价版本,美国邮政禁止邮寄刊有《克莱采奏鸣曲》连载的报纸。◐《魔鬼》则探寻了人性中的情欲。它认为人是无法控制这种欲望的,无法摆脱,直到欲望对象的毁灭或自己的毁灭。小说对情欲的巨大力量以及其与理性道德的激烈冲突的描写是摄人心魄、无与伦比的。

    • 巴黎伦敦落魄记小说

      《巴黎伦敦落魄记》

      作者:乔治·奥威尔

      更新:2023-10-24

      大小:234 KB

      《巴黎伦敦落魄记》写于1927年,奥威尔辞去在缅甸的职务,开始辗转于英国本岛和欧洲大陆。1933年,他以这段经历为题材写就了此书,全书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叙述了一位英国文人在巴黎靠打零工度日,挣扎在生活最底层的潦倒生活;下半部描述了这位文人从巴黎流落回伦敦,生活状况进一步恶化,沦为无业游民并到处颠沛流离的种种经历。书中穿插了主人公的感想和评论,对贫困的真实含义做了深入剖析。

    • 天使,望故乡小说

      《天使,望故乡》

      作者:托马斯·沃尔夫

      更新:2023-10-23

      大小:910 KB

      小说以南方小城石匠甘德家的小儿子尤金从出生到十九岁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展现了甘德一家几代人动荡而矛盾重重的生活,铺陈细腻,笔力澎湃,仿佛波浪层层漫涌般以时序推进,众多复杂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纷然杂呈。年岁与学识渐长的尤金感到小城天地的偏狭与庸俗。与他相契的哥哥阿宾去世后,他离开令他爱憎交织的故乡与亲人,去哈佛求学开始新的生活。在这部自传性小说里,二十九岁的文学天才·沃尔夫以无比的真诚进行着自我曝露与探索,以超越年龄的成熟讲述人世悲欢,讲述青春的困顿与迷惘,如歌如泣,喷薄着生命的激情,影响和感动了无数读者,被许多人引为一生中最重要的书。

    • 克鲁索小说

      《克鲁索》

      作者:卢茨·赛勒

      更新:2023-10-22

      大小:538 KB

      《克鲁索》以一段被人遗忘的东德历史为背景,诗意地书写了一个有自杀倾向的年轻人自我觉醒的历程。同时亦实亦虚地展现了当时边境内的自由之乡——希登塞岛及其精神领袖克鲁索,谱写出一首献给东德逃亡者的挽歌。1989年夏的东德,24岁的大学生艾德因女友意外去世而备受打击,他选择暂时逃离原来的生活,独自来到了希登塞岛上。一分是陆地,九分是天:希登塞岛是度假胜地,也是边境内的自由之乡,它属于那些得享极乐的人,白日做梦和梦中起舞的人,属于失败者和边缘人。艾德加入了岛上的克劳斯纳饭店,成为一名旺季洗碗短工。他结识了一群性格和背景各异的同事,其中有克鲁索——希登塞岛的精神领袖。他是一种奇特的混合物,包含着几达禁欲的严格和克己,近乎狂热的果决,对奇幻和禁忌的偏好,还有他那种神圣的严肃,静静振动着的气场,或者说——克鲁索能量。岛上,围绕克鲁索形成了一张由各种关系和活动组成的网。在克鲁索身旁,艾德拷问着自己和他想放弃的心然而,随着时局变化,柏林墙倒塌,岛上的人们需要为自己的何去何从而做出新的选择。

    • 日出酒店小说

      《日出酒店》

      作者:[英]维多利亚·希斯洛普

      更新:2023-10-21

      大小:348 KB

      地中海滨,有一座日出酒店。与爱神同名的酒店女主人阿芙洛狄忒,优雅迷人,正与酒店总管处于一场隐秘而纠结的爱恋中。眨眼间,入侵的土耳其士兵蜂拥而至,全城居民被迫逃亡他乡。难民流中,阿芙洛狄忒黯然跟在丈夫身边,她的过去留在城里,她的故事留在身后,她的爱情,正在日出酒店生死未卜

    • 为奴十二年小说

      《为奴十二年》

      作者:所罗门·诺瑟普

      更新:2023-10-20

      大小:259 KB

      由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为奴十二年》荣获201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所罗门•诺瑟普被送往的地方,正是汤姆叔叔在小说中被关押的地方;诺瑟普对那里的生活和事件的描述,也与我小说中的故事惊人的相似。——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作者)《为奴十二年》来自所罗门的亲身经历。他本是一名生活在纽约州的自由黑人,随后遭诱拐绑架,从此开始了奴隶生涯。该书的出版影响了美国此后的废奴运动,影响了美国近代历史,被列入美国历史教材和学生必读书目,与另一部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并称为推动废奴进程的不朽经典。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小说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作者:米兰·昆德拉

      更新:2023-10-19

      大小:284 KB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 烛烬小说

      《烛烬》

      作者:马洛伊·山多尔

      更新:2023-10-18

      大小:201 KB

      空寂的庄园,主人老将军迎来了一位罕见的访客,一位曾与他金兰之交的故友。昏暗的客厅里,将军与访客秉烛对坐,彻夜长谈,怀念将军逝去多年的妻子,审判一段由爱情及友情、忠贞和背叛交织的三角关系。混乱与骚动在年已迟暮的两位故友心灵深处涌流,情欲与仇恨的余烬不断闷烧。在扣人心弦的激烈争辩中,马洛伊用沉郁如挽歌的文字怀念逝去的帝国时代,还有随之消逝的贵族品德和君子情谊。奥匈帝国面临衰亡时的哀伤,以及世界秩序坍塌时人们传统道德的动摇,在字里行间纤毫毕现。

    • 杰夫代特先生小说

      《杰夫代特先生》

      作者:奥尔罕·帕慕克

      更新:2023-10-17

      大小:826 KB

      一个骨子里充满了现实主义的商人,他结交商人朋友、买大房子、娶帕夏的女儿,却不敢有一丝偏离现状的想法。一个在富裕家庭中成长的青年,他不愿庸庸碌碌、渴望梦想,却找不到方向、脱离实际,最终淹没在现实主义的洪流中。一个用理想谋生的画家,他在艺术的道路上遂愿而行,却还要面对冗杂生活的纷扰,在现实中迷惘、犹疑。

    • 我脑袋里的怪东西小说

      《我脑袋里的怪东西》

      作者:奥尔罕·帕慕克

      更新:2023-10-16

      大小:677 KB

      《我脑袋里的怪东西》是一个讲述钵扎小贩麦夫鲁特的人生、 冒险、幻想和他的朋友们的故事,同时也是一幅通过众人视角描绘的 1969—2012年间伊斯坦布尔生活的画卷。在麦夫鲁特还是一个生活在安纳托利亚中部穷山村少年的时候,他就不住地幻想自己未来的生活会是怎样。十二岁时他辗转来到“世界的中心”——伊斯坦布尔打拼,立刻被那些老城消逝、新城待建的景象所吸引。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在土耳其的街道上贩卖钵扎。他与那些在城市繁华外荒凉处的居民一样,渴望致富。但是运气似乎永远都不追随他,他看着亲戚们在伊斯坦布尔暴富并定居;而自己却花了三年时间给一位仅在婚礼上有过一面之缘的女孩儿写情书,最后却阴差阳错地和那女孩儿的姐姐私奔。麦夫鲁特人到中年,在伊斯坦布尔的街巷里做过许多营生,酸奶小贩、鹰嘴豆鸡肉饭小贩、停车场管理员他珍惜自己的家人和妻子,可工作失意、生活窘迫仍不断挤压着他。无论如何,他仍然夜复一夜,漫步在伊斯坦布尔街头,一边卖钵扎,思念自己的真爱,一边琢磨着脑袋里冒出的一个又一个怪怪的东西,这些念头让他自感与众不同。他,一个没钱没地位的钵扎贩子,既属于这个大都市,又在头脑中不停地寻找着另一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