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8小说

文学名著类小说

    • 斜阳小说

      《斜阳》

      作者:太宰治

      更新:2024-03-28

      大小:130 KB

      太宰治,三十九年生命,二十年创作,五次殉情自杀,最终情死,日本无赖派大师,毁灭美学一代宗师。永远的太宰治,他剖析自己,剖析自己永无可解的孤独,忧郁与绝望,唤起我们内心深处一种深深的战栗和乡愁般的情愫,让我们管窥到人性的渊薮。没落的贵族,夕阳般的生活。旧道德的毁灭,是否有新道德的产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姐姐,平静而忧郁的生活,生与死的问题。和子和她的母亲。日本最后一个贵妇人。“我们离开东京西片町的家来到这伊豆的中国式的山庄里住下,是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的12月初。父亲死后,我家的生活全靠和田舅父的关照,他已是母亲的唯一亲人了。战争结束,世道变了。”这个贵族之家,已经开始没落。战争开始的时候,弟弟直治被征去,下落不明,生死未卜。一天,他突然回来了。他除了吸毒以外,别无他法,过着颓废的主活。而和子却在寻找自己的新生活,为此开始奋斗。她并不沉溺于悲哀,“生在贵族家庭,我们究竟有罪没有?总之,只要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我们就永远象犹大一样,一生都在不安、羞愧和罪孽中度过。为此,我感到实在难以生存下去。 没有《斜阳》就没有斜阳族,可以不读村上春树,却不能不读太宰治。

    • 单身小说

      《单身》

      作者:克里斯托弗·艾什伍德

      更新:2024-03-27

      大小:155 KB

      小说的背景是1962年的洛杉矶,男主角乔治是位大学文学院教授。故事发生在一天之中,乔治沉浸在失去恋人的痛苦中,而这一天也可能是他一生的最后一天。艾什伍德写出了那个年代人们压抑的情感,内心与外在的断裂,呈现出整个六零年代初期美国社会窒息保守的氛围,精彩刻画出不受社会接纳的人们内在的心思。作品中到处可见作者艾什伍德的影子。写作这部小说时,艾什伍德刚刚同比他年轻三十岁的男朋友分手,失去恋人的伤痛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作品于1964年出版时风靡英美文坛,成为一代经典,被称为“最美的同性恋文学”,激励了英美整整一个世代的“同志”文学作家。这部小说也改变了艾什伍德的生活——恋人重新回到他的身边,两人维持了长达三十余年的亲密关系,直到艾什伍德因癌症去世为止。《单身》是艾什伍德的代表作和毕生最爱的作品,2009年被时尚界风云人物汤姆·福特(Tom Ford)改编为电影《单身男子》,获多项国际大奖。

    • 我辈孤雏小说

      《我辈孤雏》

      作者:石黑一雄

      更新:2024-03-26

      大小:344 KB

      英国伦敦,1930年代。少年得志的克利斯托夫·班克斯已经是全英国闻名遐迩的大侦探,他的破案传奇早已在伦敦社交圈中口口相传。然而,多年来,一桩未解的悬案却久久地在名侦探的心头挥之不去,那便是儿时他生身父母在旧上海滩的离奇失踪案。“追逐着父母消逝的暗影”,我们的主人公从纸醉金迷的伦敦上流社交圈一路寻觅,最终回到了侵华日军炮口下的上海。这绝非一次温存的归乡。在这座曾经车水马龙,如今遍地狼烟的城市中,等待着他的是一个黑暗的秘密,一个残酷的真相,而他那福尔摩斯式的童话人生也将如同他的儿时故乡一样,化作一片废墟

    • 午后曳航小说

      《午后曳航》

      作者:三岛由纪夫

      更新:2024-03-25

      大小:150 KB

      《午后曳航》表面上描述了一位中年寡妇与一位海员之间干柴烈火般的爱情故事,实际上,寡妇之子对海员从极端崇拜到理想破灭,并最终亲手将他心目中的英雄杀死的心理转变过程才是全书的重点。少年登崇拜船员龙二健硕的身体和精神,然而当他从墙壁的缝隙窥见自己的母亲与龙二的相拥之姿时,他惊愕了。这个曾经与无聊的世间毫无关联的大海的男人也开始考虑结婚,并逐渐适应着陆地生活。对登来说,这既是不可宽恕的屈辱,又是充满敌意的现实下的战书。为了对成人世界进行最后的反击,登与朋友们准备将龙二这个“自己未来的模样”处以死刑。敏感而唯美的大海,充满情欲纠缠的人性,内心扭曲的少年,以及令人沉迷甚至无法抗拒的死亡,使本书带上了独特奇异、色彩绚烂的“三岛式”烙印。

    • 撞车俱乐部小说

      《撞车俱乐部》

      作者:恰克·帕拉尼克

      更新:2024-03-24

      大小:348 KB

      《撞车俱乐部》是美国邪典作家帕拉尼克的长篇小说。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一个时间模糊的未来,此时政府对人实行严格的管控和隔离措施。但是有这样一群玩家,他们在车上喷上各色涂鸦,装点上各种垃圾,然后开车撞向彼此,在暴力的冲撞和疼痛中寻找通向解脱的永生的路径。而来自小镇的少年大块头•凯西,绰号“吼吼”,离奇而短暂的生命似乎就终结于一场这样疯狂的撞车派对。本书以口述历史的方式,讲述吼吼的一生,关于他的故事,他的父亲、母亲、邻居、同学、女友、同事、房东、仇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法;秘密宝藏,世纪大瘟疫,穿越,长生不老,祖父悖论,所有你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诡异事件全都浮上了水面

    • 意大利遗事小说

      《意大利遗事》

      作者:司汤达

      更新:2024-03-23

      大小:438 KB

      本书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所收的《瓦尼娜·瓦尼尼》等八篇中短篇小说是司汤达根据在意大利发现的一些手写本故事编写的。故事内容或是社会地位悬殊的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或是宫廷贵族之间因男女私情而引发的阴谋与伊杀。小说中的人物都具有强烈的感情冲动,压倒一切的情欲与由此产生的暴烈行动。司汤达企图以此表现他所喜爱的“意大利的热情性格”和他对“力”的崇拜,用来对照十九世纪法国社会中利益关系窒息了人身上自然的感情这个现实。

    • 面纱小说

      《面纱》

      作者:毛姆

      更新:2024-03-22

      大小:247 KB

      容貌娇美而又爱慕虚荣的英国女子凯蒂,为了避免自己变成一位老姑娘,接受了生性孤僻的医生瓦尔特·费恩的求婚。她离开了上世纪20年代伦敦浮华而空虚的社交圈,随瓦尔特远赴神秘的东方殖民地——香港。对婚姻感到不满和无趣,凯蒂开始悄悄与令她芳心摇动的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唐生偷情。瓦尔特发现妻子的不忠后,孤注一掷,开始了他奇特而可怕的报复计划:凯蒂必须随他前往遥远的中国内地,去平息一场正疯狂流行的霍乱瘟疫。在异国美丽却凶险的环境中,他们经历了在英国家乡的舒适生活中无法想象和体验的情感波澜在爱情、背叛与死亡的漩涡中挣扎的凯蒂,亲历了幻想破灭与生死离别之后,终将生活的面纱从她的眼前渐渐揭去,从此踏上了不悔的精神成长之路。

    • 大教堂小说

      《大教堂》

      作者:雷蒙德·卡佛

      更新:2024-03-21

      大小:234 KB

      几乎所有评论家都从这本《大教堂》中嗅出卡佛的变化来。在这本创作于1982年到1983年间的小说集中,如果说人物和情节仍延续了卡佛早期作品的灰暗和无法自拔的话,在几篇篇幅较长的作品的结尾,我们可以看到卡佛把自己那扇一直尘封的天窗推开一条缝隙,洒下了一点点光亮。我们仍然可以读到一系列小人物在生活的泥潭里摸爬滚打:重逢恋人被轰出了刚刚借来的房间(《瑟夫的房间》);生活就像坏掉的冰箱里的食物一样腐臭变质(《保鲜》);奔波的人失望地离开,扔下了曾经挚爱的东西(《马笼头》);父亲在痛苦的回忆中,拒绝下火车去见来接站的儿子(《软座包厢》);甚至因耳屎堵住了耳朵而带来的不便和恐惧(《小心》)。交流的匮乏和艰难,成了整部小说集凸显的主题,不管是在父子间、情人间、夫妇间,还是朋友间,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之间,语言和身体的交流成了所有灰暗中最苍白的角落。但在《好事一小件》、《电话来自何方》以及《大教堂》中,卡佛正在步履维艰地一点点“远离那威胁性的模糊,朝着希望而不是恐怖迈进” ,不管这种希望是多么的微弱和渺茫。我们读到了一对刚刚失去儿子的夫妇和一个一直打来骚扰电话的面包师之间的和解;一个酒鬼鼓起勇气,准备拨通妻子的电话;一个男人放下了心理的抵触,在一个盲人的指触下,闭上眼感觉着大教堂。在访谈中,卡佛解释了自己的改变:“我想,现在的感觉更加乐观了一点。当然在大部分小说中,人物的麻烦得不到解决。人们的目标和希望枯萎了。但有时,而且恐怕是经常,人们自己不会枯萎,他们把塌下去的袜子拉起来,继续走。”

    • 魔山小说

      《魔山》

      作者:托马斯·曼

      更新:2024-03-20

      大小:1.2 MB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的代表作。小说以一个疗养院为中心,描写了欧洲许多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人物,其中有普鲁士军官、俄国贵妇人、荷兰殖民者、天主教徒他们都是社会的寄生虫。整个疗养院弥漫着病态的、垂死的气氛,象征着资本主义文明的没落。作品通过人物之间的思想冲突,揭示出颓废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血缘关系。

    • 苔丝小说

      《苔丝》

      作者:托马斯·哈代

      更新:2024-03-19

      大小:569 KB

      女主人公苔丝生于一个贫苦小贩庭,父母要她到一个富老太婆家去攀亲戚,结果她被少爷亚诱奸,后来她与牧师的儿子克莱尔恋并订婚,在新婚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却没能得到原谅,两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几年后,丝再次与亚历克相遇,后者纠缠她,这时候她因家境窘迫得不与仇人同居,不久克莱尔从国外回来,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无情,在这种情况下苔丝痛苦地觉得是亚历克·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安吉尔便愤怒地将他杀死。最后她被捕并被处以绞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