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类小说
-
《孽海花》,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清朝曾朴著,初版署名为爱自由者发起,东亚病夫编述”。作者以状元郎金雯青(影射洪钧)与名妓傅彩云(影射赵彩云)的婚姻生活故事为情节主线,将30年间重要历史事件的侧影及其相关的趣闻轶事,加以剪裁提炼,熔铸成篇。《孽海花》所表现的30年历史内容,亦即同治中期至光绪后期这一特定历史阶段政治和文化的变迁史。《负暄絮语》说:近来新撰小说,风起云涌,无虑千百种,固自不乏佳构。而才情纵逸,寓意深远者,以《孽海花》为巨擘。”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其结构工巧,文采斐然”。
-
《理想国》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理想国》一书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哲学家”有着特殊的内涵。他认为哲学家是最高尚、最有学识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就是最好是政体。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最理想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存在于天上的模范国家。在他看来,哲学家的本质是具有知识,具有智慧、正义、善的美德,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国家最高理念的认识,即对善”的把握,而其他人也只能把握意见”而已。治国作为一门知识,也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它,进而有资格执政,也就是说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于国家理念的认识,知道理想国”应该怎样组织、怎样治理。这样,所谓哲学家执政,就被柏拉图理解为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和绝对最高权力的结合。他坚信只有哲学家才可拯救城邦和人民,哲学家是理想国必然的统治者。人类追求的正义与善就是柏拉图理想国的主题,他认为国家、政治和法律要朝向真正的存在并与人的灵魂相关才有意义。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对正义有着多么强烈的憧憬与向往!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这正好印证了对话结尾的宣言,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正义和智慧不仅是国家的主题,也可以说是整个宇宙存在的本质,因为国家的起点就是永无止境的时间以及时间带来的变化”。柏拉图的正义表现在爱情上就是节制。在我们很多人看来,柏拉图式的爱情似乎是精神恋的代名词,用来指称那种超越时间、空间,不以占有对方肉体为目的的只存在于灵魂间的爱情。而实际上柏拉图式爱情的真谛指的是一种对节制的崇尚,对善和美的追求。
-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是阿多尼斯作品的首个中译版,收录了诗人从上世纪50年代最初的诗”到2008年的最新作品,时间跨越半个世纪。
-
楼是普通的40年代公寓楼,但内部装潢却很奇怪:粗砺的原木门窗,墙壁的砖石垒砌全然祼露,壁炉也是精心设计出的笨拙,两张荡椅被粗大的铁链吊在橫椽上,所有的家具都显出质朴和灰暗的调子,楼中的气氛因此也就是沉重而忧郁,透着一层无可言状的怀旧情绪。波西米亚”在英文中也是个形容词。比如我的一个画家朋友向我推荐一处住所时用种赞许的口气说:那幢楼你我这类人会喜欢的——特‘波西米亚’!”他指的这类人”,意思是挣扎中的艺术家。
-
神经科学专业在校大学生霍普平生最大的梦想,就是根除阿尔茨海默病及所有类似疾病。她的 男友——医学天才乔西则致力于神经链接项目的研究,期待有朝一日能够实现记忆的复制与转存,从而重建大脑系统。两个幻想家”的生活甜蜜而充实,未来美好且令人期待。然而一场危机悄然降临。霍普罹患脑瘤,正渐渐走向生命的尽头。乔西的神经链接项目也许是霍普唯一的希望,可研究远远没到可以付诸实践的阶段,霍普等不到了,分离已经成为注定的结局。可是乔西做出了出人意料的决定,他要为心爱的人冒平生最大的险,赌上的是他们的爱情和生命,而输赢在遥不可及的未来
-
当知识界相当多的人谈独立性”,都在号称独立思考”,以至独立”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词、口头禅时,你有没有想过独立”已经异化,恰恰已经随俗了呢在现今,主张独立的知识分子却在精神上极度依赖于那个规模不小的主张独立的圈子。
-
食物是生活的酶,一样样吃食,是一段段故事。本书集结了一个资深美食爱好者的饮啜笔记,写市井小食,写人间烟火,写食物与人的情感勾连。五十多篇食物小品文,无论是江南的时令小菜、节令点心,还是中西合璧的改良西餐,这些平常日子里的美食体验,都由作者食家饭充满灵性的文字呈现出来,入味、入情。
-
这里有一些胡思乱想。在这里你可以听到上亿个神经元在大脑皮质回沟里呼哧呼哧跑步的声音,也可以闻到将历史、悬疑、灵异、科幻、宗教之类的话题扔进搅拌器里哐当哐当混合成鸡尾酒的古怪气味。这里是迷宫,是异教徒的告解室,是小径分岔的花园,但你绝不会知道自己身在何处。——马伯庸没有一位当代作者可以把时事讽刺写得这样妙趣横生。有时候你想对这个社会说点什么,却不敢说;有时候你鼓起勇气开口,却不知道该怎么说,马伯庸替大家写出了想说却没法开口的话。年度最受关注中短篇集选,《蓝耳短腔调》系列重磅头阵!
-
他答:不记得了。”可是,为什么是我呢?”为什么不是你呢?”我很小气,又爱吃醋。”我也是。”我怕自己不值得你喜欢。”我也是。”我没怎么谈过恋爱,不知道爱情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他温柔地握住我的手,但我知道,一想到能和你共度余生,我就对余生充满期待。”16岁时我们共用一个课桌,胳膊与胳膊相距不过十厘米,我的余光里全是他。26岁时我从清晨醒来,侧头看到阳光落在他脸上,想与他就这样慢慢变老。也许这就是爱情吧。
-
《零下一度》是韩寒的随笔、杂文和短篇小说的合集,是继《三重门》之后的第二部作品。这些文章,有的回忆童年生活,有的记述校园生活,还有的是读书笔记,反映了一个18岁青年的人生视野和感悟。韩寒的文风机智泼辣,语言幽默、诙谐,充满奇特想象,真实地反映了韩寒的喜怒哀乐,展示了他的内心世界。韩寒自己认为,《零下一度》更能代表韩寒”。第一部分包括回忆童年生活的记叙文,第二部分则是新创短篇小说,还有一些杂文,再次显示韩寒倚马千言似的不凡才华”,书中,把刘墉、琼瑶、金庸、王朔、谢霆锋、周星驰等名人涮了一顿,以一个18岁男孩的眼光,对他们逐一作了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