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历史类小说
-
历史是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不同,每个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的人看到了残酷,有的人看到了温情。有的人看到了杀戮,有的人看到了救赎。有的人看见了别人,有的人看见了自己。有的人假作真,有的人真作假。史书上的一段话、一个名字,在张玮的笔下呈现出一张张意想不到的面孔。张玮书写的历史,亦正亦暖。正,是因为,在“馒头说”的一个个历史故事中,张玮都尽量用一种第三方、不带感情色彩的口吻还原当时的历史事件。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跳出当时的历史环境,现在用“上帝视角”去评价当时的人和事,这对当时的人来说,不公平。而暖,是有趣、有温度,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生人勿近的,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据组成的历史事件,背后的主角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的性情,风趣的文字让原本枯燥的历史变得活色生香。
-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兼具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名著。这部杰作,千百年来已成为学人们作文之典范、学史之津梁,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社《白话史记》的翻译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尤其强调忠实于原文。译语的选择,尽量考虑到《史记》运用文献时的客观历史条件;力求在准确理解文意、协调语法现象的前提下,将原文逐字逐句加以落实:以求译作通达可信,以便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读懂读好《史记》原文。
-
在刘仲敬所重述的脉络与发现的节点中,我们发现,历史可以有不同的解释,而许多习以为常的观念往往来自于自负与误读。所有的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它都是知识光谱的辐射。《守先待后》一书精选刘仲敬的札记、随笔、书评及重要篇章集合而成,并附有作者的诗词歌赋,纵横四海,穿越古今,虽涉猎广泛,主旨却始终如一,以自由、封建、历史、秩序、德性、共同体为关键词,揭示古老自由的真正源泉。
-
《乌鸦之城》从伦敦塔内的乌鸦讲起,展现了几个世纪以来,我们对乌鸦乃至整个自然界的态度所发生的巨大转变,展示了乌鸦在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中的独特魅力,由此勾连出了英国从中世纪到现当代的历史。作者通过生动有趣的历史文化故事揭示了我们的思维与文化是如何被乌鸦影响并定义的。如今的英国,它不仅仅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存在,更成为了关乎国运的“神鸟”,同时在英国文化中也是一种对在困境中坚强存活的精神的比喻。人类在保护它的过程中也保护了自己的文化与传统。
-
除了宗室王公之外,生活在老北京内城中的,更多的是普通旗人、平民百姓。本书走访了印嘉佑、傅耕野、吴定寰等人,运用口述史料与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式,将男性视角下老北京内城吃喝玩乐、花鸟鱼虫、饮酒唱戏、斗鸡走狗、比拳掼跤、走会拜祭等“京味儿”文化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在采访对象的选择方面,作者并不局限于旗人,也包括少数汉人,这使得本书的内容更加精彩、充实。
-
为什么文明的标志是国家?为什么世界各国的体制五花八门?从部落到国家,是历史的岔路口。世界各民族开始分道扬镳,朝着认准的方向往前走。罗马共和、希腊城邦民主,西周受命于天。《易中天中华史:国家》回到历史现场,探寻国家的起源和机密。
-
看清自己,必定先要追根寻源。神话和传说,都是民族的童年记忆,无不隐含着某种文化的秘密和梦想。神的历史就是人的历史,是人类自我认识的心灵史。只要抹去神秘的色彩,我们就能打开迷宫,依稀看见一些真实的东西。《易中天中华史:祖先》和您一起探寻中 华文明的源头,发现我们祖先——女娲、夏娃、伏羲、炎黄、尧舜的本来面目。
-
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文艺复兴”?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西方世界兴起?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发现美洲的却是哥伦布?为什么中国、日本没有发明蒸汽机、纺纱机?为什么中国越来越保守,西方越来越敢于冒险?为什么康熙大帝、张居正挽救不了当时的中国?为什么在近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似乎陷入了静止状态?这些问题归结为一点就是:西方缘何主宰当今世界?东方为何沉寂多年?很多学者在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社会制度,甚至盲目的随机事件中寻找解释,而没有关注确凿的物质现实世界。伊恩•莫里斯站在长达5万年的东西方人类发展史上,指出为什么西方的统治地位既非长期注定,也非短期偶然。这两种理论都无法解释为何在落后的情况下,近现代西方的发展反而远远超过东方。他认为,关键是地理因素。地理因素决定了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脚步,社会发展又反过来改变了地理的意义。本书将各个学科的最新发现联系起来,并独创“社会发展指数”,衡量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东西方文明的社会发展程度,展示了财富和力量如何从东方转移到西方,并就此奠定西方几百年来的统治地位。但本书并未止步于此,伊恩•莫里斯指出,我们越回溯历史,便越有可能展望未来;我们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会使现在变得更明朗。本书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西方得以统治世界,同时通过对过去的梳理,结合战争、能源和气候变化等,大胆预测了在未来的几百年里,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
《海路与陆路》是蒙元史、海外交通史专家刘迎胜教授近20年有关中外关系史研究成果的精选。全书分为海、陆两编。“海路编”从新的视角考察了“东洋”与“西洋”的概念,探求了郑和及其以前时代中国在西太平洋-北印度洋海域的活动,澳门在东西交流中所起的作用。“陆路编”从中古时代大漠南北游牧民族的迁移活动出发,以汉-伊斯兰史料对比的角度,研讨元明两代汉地与内陆亚洲之关系。
-
大夏年间,山村少年夏祥进京赶考时,无意中得罪了权倾朝野的三王爷,科举时被有意除名。夏祥虽出身平民,却不畏权贵,愤而以黑榜事件昭示天下考子,最终高中进士,礼部尚书因科场舞弊被免。然皇上被奸人陷害,重病在身,无力主持朝政,三王爷和宰相联手把持朝纲,无数忠良之臣被罢官或是贬谪,民间怨声载道。夏祥考中进士之后,被派到真定担任知县,真定是龙潭虎穴之地,他如何是以一人之力周旋在四位王爷和四大世家之间,面对三王爷联合两大世家自下而上的一场逼宫,而皇上膝下无子只能传位于几位王爷之一的困境,夏祥走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问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