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历史类小说
-
美国著名旅行家比尔·波特独行中国西南边陲,探寻生活之中最淳朴的本真片段,发掘风景之后最神秘的人文脉络,见识言语之外最浓郁的民族风情。继《空谷幽兰》、《禅的行囊》、《黄河之旅》之后,比尔·波特全身心体验中国西南的魅力风光和奇异民俗!喝最甘甜的米酒到宿醉,亲历苗家婚宴的种种美好,邂逅比黄果树瀑布更迷人的银链瀑,在草海湖看黑颈鹤翩然起舞,跟撒尼女孩学吹树叶的秘笈。比尔·波特我们图文并茂地再现了我国西南云贵黔地区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饮食服饰、婚庆习俗等场景。比尔·波特深爱中国传统文化,多次游历中国,每次都在不同的文化主题下用文字和照片记录旅行中的见闻,他尤其对中国西南这一地区的美景和神秘充满了向往和好奇。本书以生动、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记录了“彩云之南”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带我们领略西南边陲地区少数民族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为我们呈现一次深度的心灵之旅、文化之旅。
-
性行为是一种普遍的人类活动。不过,性同样有其历史。我们如何看待它,我们赋予其何种意义,我们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它;所有这些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西方历史的多数时候,对于非法性行为的公共惩罚乃是常态。虽然在细微之处不无差异,但每个地处欧洲的社会都提倡性戒律的理想,并惩罚自愿发生偷情行为的人群。这正是基督教文明的一个核心特征,从中世纪早期以来,其重要性日益突显;而如今我们对此种做法极为反感。此乃前现代与现代世界的一个主要差异。因此,在17世纪晚期和18世纪出现的现代的性观念,应当被视为一次重大的革命。《性的起源》的目标即是阐述这一革命何以产生。
-
春秋战国时代,大国争霸,小国争胜;大国吞并,小国图存。强者存,弱者亡。这个血与火相涤荡的历史时期,保持着原始的野性和活力。周桓王与郑庄公的长葛之战,标志着旧的制度和秩序都已经难以维持,终将土崩瓦解,王权时代结束,霸权时代的帷幕拉开。公子小白与管仲狭路相逢,被射中衣带勾,却没曾想到未来的自己将在管仲霸术的辅佐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声色犬马的楚庄王,三年之间,不理朝政,不出军令,一味骄奢淫逸,然而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他以静制动蓄势而发,收心之后的头一年,他就联合秦国和巴国灭了庸。三年后,又联合郑国侵陈侵宋,后来更命令郑国痛打背楚降晋的宋国。夫差亡国,勾践灭吴,在诸侯争霸兼并的刀光剑影中,五侯争霸,诸子峰起,异彩纷呈。
-
原来有的没了,这才有了政治上的一国两朝。南朝和北朝都认自己为中华帝国,称对方为魏虏或岛夷,正所谓“一个中华,各自表述”。原来没的有了,这才有了文化上的南方北方。从此,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并驾齐驱,隋唐开创的新中华将诞生在两河之间,一直延续至今。这就是魏晋南北朝影响后世的根本所在。因此我的说法也许“很不专业”,却很有文化。文化远比专业重要。至少对我来说,是宁可“不专业”,也不能“没文化”的。当然,这已是题外话。——易中天
-
如果提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时代最不可缺失?如果我们只能留下一个,应该留下哪一个?清朝?零分;明朝?零分;宋朝?1分;唐朝?2分;汉朝?3分,接近答案了。正确答案是:春秋战国,也就是东周。为什么这样说?了解春秋就知道了。
-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讲述了南北朝分裂与融合,从公元386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即代王位开始,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南征灭陈为止,前后绵延两百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这个大朝代上承魏晋、下接隋唐,整个中华世界几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代,也是思想大转折的时代。其中发生的某些变化,甚至在各个方面影响到我们今人的思想。
-
关于真实的中日双边关系,你又了解多少?翻开本书,为你彻底理清中日之间外交往来、文化交流、战争冲突的历史渊源与来龙去脉。公元57年,汉光武帝授予倭国使者“汉委奴国王”金印,倭国正式成为大汉藩属,也正式拉开了中日两千年的恩怨序幕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隔海相望。两千多年来,在这片狭长的海域里,无数人怀揣着友好、仇恨、好奇、敬仰,乘风破浪,冒着被大海吞噬的危险,频繁往来于两国之间。公元一世纪,中国的冶炼技术,让日本从石器时代直接进入铁器时代;一千六百年前,来自中国的渡来人们将文字带到日本;一千三百年前,鉴真和尚六次东渡,使佛教在日本发扬光大;汉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到近现代,日本对中国的文化影响则非常深远。我们今天频繁使用的大量词汇,大到“自由”“民主”“平等”,小到“卡拉OK”“人气”“达人”“萌”都是来自日本;日本人创造的产品和文化,更是深入到中国社会的每个阶层和角落。中国与日本,就这么你中有我,我中国有你地过了两千年。翻开本书,为您展开这幅中日交往两千年来的历史全景画卷!
-
《说春秋之四 天下大乱》行文已至春秋大历史的转折处,随着晋国三郤的覆灭,年仅十四岁的少年孙周回国登基,成为继晋文公之后春秋又一代雄主,晋国内部的权力斗争终于渐渐消停,出现难得的和谐局面,可是晋楚争霸之势渐衰,世界依然混乱,甚至可谓“天下大乱”。在晋国和楚国强势争霸的同时,中等国家、小国也在谋求生存与发展,想要活得滋润些,就得给自己找准定位,还得懂得站队,是死心塌地站一个队,还是随时准备换队?是一心傍上一个超级大国,还是两头挑拨、坐收渔翁之利?一步错步步错,乃至身死国灭,就看每个国家不同的外交智慧了。
-
《道教史》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
1952年春,钱穆先生应有关方面之邀,以“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题进行了五次讲演。《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新校本)》即是先生根据讲义整理而成,分别从“政府的组织”“考试和选举”“赋税制度”“国防与兵役制度”四个方面,对汉、唐、宋、明、清 五个朝代的政治得失作出分析评说,是研究中国传统政治及传统文化的一本必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