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历史类小说
-
第三部《重生》以国共合作北伐为开端,描述了近代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由统一再度分裂,最终走向统一的错综复杂的历史。重点突出了1931 到1945 年十四年间英勇抗战、抵御外辱的历史风云人物,以激越悲壮的语调讲述了以黄埔军人、地方热血军阀为主体的铁血军人们的英雄豪情,以幽默深沉的笔法还原了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吴佩孚、张作霖、冯玉祥、张学良等人之间的恩怨情仇。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再现了中华民族儿女在民族危急存亡关头奋起自救的精彩往事。
-
1981年,美国译出一部中国宋代的著作,全名《洗除错误——十三世纪的中国法医学》(The Washinga Away of Wrongs: ForensicMedicine in Thirteenth-Century China)。该书中国版原名《洗冤集录》,美译本副题为译者所加。为什么要加这个副题?因为可以更容易看到这部书的意义:从远古到十三世纪, 西方没有人写出法医学著作,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著作。在许多人印象中,欧美法制似乎一直比中国先进。可是欧洲中世纪盛行“神裁法”或以“决斗”自行解决争端,决斗中一方杀死另一方,不必负法律责任。但在中国,武松斗杀西门庆是要负法律责任的。有人管法,就得有人检伤验尸,其学问即法医学。在世界法医学史上,宋慈的姓名就是中国人的骄傲。但很多人对他很陌生。他在高级法官任上仍然躬亲尸检,这在十三世纪的西方各国都觅无可寻。他是在法官任上写出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而成为法医学之父,其公正清明也堪称人类法官之楷模。《宋慈大传》以长篇的形式,为读者再现了南宋著名法医学家宋慈刚正不阿,洗冤除暴的一生。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位一生都同“洗冤” 联系在一起的人;是一位关心民瘼、敢于洗雪冤假错案的大法官。通过他,让人们懂得:“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通过他,让人们知道:平反冤案和避免冤案,不仅需要刑侦技术,更需要道德良心。通过他,更让人们清楚:无论任何朝代,不能只把希望寄托在清官身上,重要的是致力于建立健全法制。
-
公元5世纪,在数十年外族入侵的腥风血雨中,罗马帝国西面的一半崩解了。但是这个时候,东罗马帝国(或称拜占庭帝国)的生命才刚刚开始,它将罗马帝国的文明与荣耀又守卫了一千年,亲眼见证了罗马帝国的落日,并亲手带来现代世界的黎明。在它的漫长历史中,拜占庭帝国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它经历过君士坦丁、狄奥多西、巴西尔二世、科穆宁等明君的辉煌时代,也时常陷入军阀割据、外族入侵的黑暗时代。它矗立在欧、亚、非三大洲的交叉路口,一千年来这里发生了一次又一次东西文明大碰撞:匈人入侵,西罗马帝国崩溃,阿拉伯帝国崛起并建立伊斯兰世界,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十字军数次东征,蒙古骑兵横扫欧亚,土耳其帝国兴起拜占庭迎战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者,主宰着一片以君士坦丁堡为核心的广袤的东正教世界,其鼎盛时代的影响范围覆盖了如今的土耳其、巴尔干半岛、乌克兰、俄罗斯西南部、南意大利和非洲地中海沿岸。但是,拜占庭最终失掉了这个世界。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军队攻陷,伟大的拜占庭帝国灭亡了。它留给后世的遗产是永恒的。从启发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珍贵典籍,到被俄罗斯完整继承下来的东正教和西里尔字母系统,再到千古名城伊斯坦布尔,拜占庭的遗产已经深深影响了世界的发展进程。可以说,没有拜占庭帝国,我们的世界一定不会是今天的样子。
-
《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问世于法国,是研究美国民主的最经典著作。这部作品刚刚出版就受到普遍好评,也使年仅25岁的作者托克维尔名扬海外。这本书先后在英、美、德、荷、匈、意、西班牙、瑞典、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出版发行。《论美国的民主》是世界学术界第一部对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和民情进行社会学研究的著作,它也是一本论述民主制度的专著,托克维尔在这部著作里阐述了他的政治哲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他对平等与自由的关系的观点。他还在这部著作里做出了一些极为著名而且后来果真应验的预测。这些预测的一次次应验,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研究托克维尔的热潮。其实,无论是精彩的叙述还是深刻的思辨,都使《论美国的民主》成为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著作,因为每一次阅读都能够给读者以新的感悟。这本书,把民主制下已经显露和可能导致的恶果描述得入木三分。他以一种贵族的优越感平视着美国,既不美化,也不丑化,他平静的分析各项制度的成因、得失,可能的演变。他的每句话都通俗易懂,从常识出发,但得出的结论表面在说美国,实则在谈论人类共同的命运。
-
继第一卷超人气热卖,这个夏天,“知日派”继续来袭。古代建筑、匠意、日本传统工艺、 生活礼俗、旅行、动漫文化、偶像文化、棒球、相扑、柔道、忍者、在日朝鲜人继续深入了解日本,就在《知日知日!这次彻底了解日本3》 !一起重读一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堂给中国年轻人入门日本的人文通识课。《知日知日!这次彻底了解日本》系列图书共四卷,目前上市推出第三卷。最后一卷年内推出,敬请期待。日本,一个令我们似乎熟悉又如此陌生的国家;日本人,一个和中国人看起来很像却又内里更像欧美人的族群;老一辈中国人多数对日本苦大仇深;新一代中国年轻人多数又热爱日本的文化艺术;这个令人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的国家到底是怎样?我们知道,无论如何,不能只靠几十年前的那本《菊与刀》去了解这个国家了;我们知道,有一万个理由,令我们需要了解这个近邻更多一些;国内专门关注日本的内容品牌[知日ZHIJAPAN]继每月出版一本超人气知日图书特集(累计销售百万册以上)后再度集合最强内容团队!知日团队全员直接日本腹地!推出大型周播视频节目《知日!知日!这次彻底了解日本》系列。《知日知日!这次彻底了解日本》这套书以均质化为特色,任何一卷都可以单独拿出来看,不必为顺序和连贯性所困扰。《知日知日!这次彻底了解日本》从日本的历史、人文、经济、科技、企业、社会、传统、潮流和艺术等角度,对日本进行百科全书式的扫描。《知日知日!这次彻底了解日本》写给每一个中国人,了解日本的常识。从细节了解日本,从日常了解日本。是我们期望建立的关键视角之一。禅意与土木到底是怎样结合的?人间国宝到底指什么?为什么日本如此迷信手工制造?传统礼仪究竟有哪些讲究?日本旅行最值得去哪些地方?漫画为何如此大受欢迎?偶像文化代表了什么?棒球为何如此热血?相扑为什么成了国技?柔道为何风靡全球?忍者究竟有哪些秘密?在日朝鲜人有什么心酸故事?《知日知日!这次彻底了解日本》高度浓缩大量素材,密集呈现信息量,为彻底了解日本提供一个最具整合性信息价值的通道。
-
从事历史小说写作以来,二十余年心血所积,得书若干,计字又若干?说实话连我自己都不甚了了,约略而计,出书总在六十部以上;计字则平均日写三千,年得百万,保守估计,至少亦有两千五百万字。所谓“著作等身”,自觉无忝。上下五千年,史实浩如烟海,所以我的小说题材,永远发掘不尽;更堪自慰的是,以台湾为中心的世界华人社会,无一处没有我的读者。有些读者奖饰之殷,期勉之切,在我只有用“惭感交并”四个字来形容心境。行年六十有五,或许得力于凡事看得开,更应庆幸于生活在自由自在、不虞匮乏的大环境中,所以心理与生理两方面,可说并未老化;与笔续盟,二十载可期。不过今后的笔墨生涯,一方面从事创作;另一方面亦须整理旧稿。
-
《北京法源寺》是作者作为政治犯被关押期间所写的几部小说之一。本书以大人物为主角,举凡重要的主题: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奸、夷夏、中外、强弱、人我、群已、公私、情理、常变、去留、因果经世济民等,都是论述之列。强烈地表达思想,内容丰富自是罕见。《北京法源寺》在小说理论上,有些地方是有意“破格”的。有些地方,它不重视过去的小说理论,也不重视现代的,因这它根本就不要成为“清宫秘史”式的无聊小说,也不愿成为新潮派的技巧小说,所以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该赶快“过桥”的,也就不多费笔墨,该大力发挥的,也不避萧伯纳一《一人演说》之谶。
-
小说着笔于神州大地的风云际会,聚焦于谋反、叛逆和维护社会安定、国家统一的生死搏击。既有金戈铁马的血腥场面,也有吟诗引令的清雅镜头。大将军为国效命,义无反顾,令人豪情万丈;弱书生胸藏韬略,斗智斗勇,不逊雄兵百万。而痴情女千里相随,自刎殉情,则让人涕泪俱下,嘘唏不已。除康熙外,吴三桂、周培公、伍次友、李云娘、吴应熊、杨起隆、小毛子等人物,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品结构紧凑,故事异彩纷呈,情节环环相扣,读之欲罢不能。
-
本书是吕思勉先生的四部断代史之一。吕思勉系中国近代的史学大师,著述丰富,成就卓著。本书初版于1947年,后多次重版,是研究秦汉史的最基本参考书之一,已成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经典著作。与先期出版的《先秦史》一样,本书也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为政治史,按历史事件的顺序编排;后半部为社会经济文化史,采用分门别类的办法叙述。
-
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刘备居公安,地小物薄,不利于霸业,便提议用半个江夏换孙权手上荆州的半个南郡。东吴鲁肃劝说孙权同意此提议,其目的,一是迫于曹操南征,重心偏于淮南形势,二是为让刘备顶替东吴在荆州对抗曹军锋芒,三是东吴半个南郡在刘备包围之下、孤军深入。于是刘备便有了完整的南郡,北抗曹操,东和孙权,得益州(今四川),建立了蜀汉基业。